
深化農田水利改革 國企自擔當更當強
——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南莊鎮5.61萬畝創新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管理高效節水推廣項目
走進“中國果品之鄉”——建水縣南莊鎮,集中連片的葡萄園蔚為壯觀,大棚里、枝架上覆蓋著綠茵茵的葉片,正在葡萄園里勞作的果農們忙得不亦樂乎,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北緯23°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使這里葡萄不但品質優良、汁甜味美、肉質細嫩,還能在每年3-4月份即成熟上市,因而備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盡管每公斤批發價達到20-30元,依然暢銷浙江、廣東、上海等地市場供不應求。隨著我省大力推廣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的發展,葡萄、石榴等經濟作物的規模化種植替代了傳統的水稻、玉米、紅薯等農作物,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讓南莊這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生金吐銀”的聚寶盆,更吸引了大批江浙種植大戶扎堆入駐流轉土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土地流轉程度高、產業結構調整較好”三大特點使當地百姓邁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不僅有豐厚的地租收入,還有較高的種植打工收入,家家戶戶生活普遍過得殷實富足。

但始終困擾著當地農業發展的是:建水缺水,十幾公里外的水庫可望不可及,七十多公里的躍進大溝又基本無水可供。迫于生產自救需要,種植戶們普遍自行打井取水,但因用水需求過旺,機井由已由過去幾十米打到了2-3百米深,且地下水資源越來越稀缺。地下水過度超采帶來的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隱患,已嚴重影響和制約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如何實現民生發展與資源保護的“最大公約數”,這也是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切膚之痛。
一、乘改革春風,解發展之惑
以中央新時期“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為主線,按照國務院汪洋副總理到云南視察水利工作時提出的“先建機制、后建工程,打通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改革思路,以推進實行最嚴格最水資源管理為契機,以深化農業綜合水價改革為抓手,按照市場配置資源,兩手發力的要求,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農田水利改革,構建形成良性運行管理機制。在充分吸收陸良恨虎壩農田水利改革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云南省、州、縣水利主管部門又密切聯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良升級,精心打造了建水南莊創新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建設管理高效節水減排工程推廣項目。從根本上打通了農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問題,實現了政府高效節水及生態修復、企業合理回報、百姓增收用水保障的協調統一、互利共贏。
二、項目基本情況
云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南莊鎮羊街壩片區引入社會資本創新機制建設管理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項目,建設面積5.61萬畝。主要建設內容:建引水渠5.25km,過濾管理廠房4套,建揚水泵站1座、加壓泵站2座,水池7個(1000m3水池3個、300 m3水池3個,50 m3水池1個),敷設供水干支管網52.44km,配套建設控制、計量、田間灌溉系統等設施。本工程總投資為11460.56萬元,其中干支管網工程投資7463.14萬元,田間部分投資3997.42萬元。總投資的30%計3438.17萬元申請政府補助資金(其中:省級補助2750.54萬元,州級補助343.82萬元,縣級配套343.81萬元),田間部分投資3997.42萬元由農民自籌,剩余4024.97萬元由企業出資。
1、建立水權制度。以州級下達全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基數,逐級分解至鄉鎮、村委會、村民小組、用水戶,用水戶分得的用水指標即為水權,由縣水務局頒發水權證,用水戶之間可進行水權交易。
2、建立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按照補償成本、適當盈利和用水戶承受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合理制定水價。按工程折舊年限20年、投資利潤率10%計,結合項目區用水戶的承受能力,最終推薦終端水價為1.43元/m3。
3、建立節水激勵約束機制。實行階梯水價,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和節水獎勵制度。項目區農業用水階梯水價按五級設置階梯水量。定額內按執行水價;超定額10%以下部分,按執行水價的110%計收;超定額10%至30%的部分,按執行水價的120%計收;超定額30%至50%的部分,按執行水價的140%計收;超定額50%以上的部分,按執行水價的180%計收。定額內用水免收水資源費,超定額用水的,對超出部分收取水資源費0.05元 / m3。用水戶在定額內節約的水量,政府按0.10元/m3進行獎勵性回購。
4、建立社會資本參與水利建設和管理的機制。本項目采用“PPP”模式投資建設。政府通過公開招商引入投資企業,工程由政府、投資企業和種植戶共同投資建設,其中政府和投資企業負責供水干支管網工程建設,種植戶負責田間灌溉工程建設。工程產權按照“誰投資,誰所有”進行分配,供水干支管網部分由國家和企業按投資所占比例分配,工程建成后,投資企業在項目區成立供水公司運營管理(含國有資產代管)。田間灌溉工程由種植戶自建自管。
5.建立風險共擔機制。明確政府與企業風險共擔。縣政府優先保證推廣項目的原水供應;在枯水年和豐水年因自然因素出現供水量大幅減少,當年供水量不足,核定保底水量,確保企業收益率8%(含社會資本5%折舊)。
6、建立群眾參與機制。群眾全程參與工程立項、投入、管理制度。政府投資部分的10%作為“強基惠農”合作股份參與公司的股份收益分配,股份收益用于反哺三農改善民生。
四、項目比較優勢
(一)集中連片、規模效益顯著。整個南莊片區8萬畝地高效節水項目共分三期實施(一期1.28萬畝,二期4.33萬畝,三期2.39萬畝),一二期工程目前已完工,正處于試運行階段,每年預計供水1000萬方左右,毛收入在1400萬左右,規模可達到中型水廠水平。
(二)土地流轉集中程度高,項目區90%以上土地實施了土地流轉,由300多個種植大戶承包種植經營,相對于面對千家萬戶的農戶散戶,水費收繳相對容易。
(三)種植結構合理,農產品附加值高。項目區已形成規模化葡萄、石榴種植產業,畝均產值2-3萬元以上,畝均200-300元水費支出均為畝均產值的1-2%水平,遠低于種子、化肥、農藥的投入水平,故種植大戶水價承受能力較強。
(四)節水增收績效顯著。通過這一項目實施,受益區耕地灌溉保證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提高到0.811,年節約用水量454.7萬立方米,為今后政府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封停機井、恢復地下水生態創造了條件。葡萄、石榴等水果產業的迅猛發展,民生改善同樣得到保障。根據預測,項目區將年新增經濟收入414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40元。實現了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三豐收。
(五)水價絕對值看似高,相對值卻較合理。建水項目水價在綜合考慮原水費、運行成本和企業投資合理收益后最終確定執行水價為1.43元/方,遠高于其他改革項目的0.7-0.8元的水平,但由于產業附加值高,水費僅占畝均產值的1-2%的原因,種植戶普遍反饋只要供水能保障,水價承受能力不是什么大障礙。
五、亮點紛呈
一是政府投資杠桿撬動作用顯著 。整個PPP項目總投資1.17億元中,政府投資3400萬元,僅占總投資30%,社會資本和種植戶共投資8300多萬占總投資的70%,是目前高效節水項目引入社會資本投入比例最高的項目。且各方投資責任界限劃分更趨于合理,政府和企業投入以主(支)干管建設為主,種植戶投入則是自身田間地頭噴滴灌設施,產權歸屬也更清晰合理。
二是強強聯合、整合優勢資源,傾力打造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甘肅大禹做了云南農田水利改革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在業內聲名鵲起。云南本土企業并沒有自甘落后,超前謀劃,主動作為、為克服新業務摸著石頭過河的困境,中標方水投公司聯合新疆天業、西南交建和電建昆明院共同投資組建了項目公司,充分發揮“水投的投融資和項目運作能力,天業的節水器材和后續增值業務,西交的規模化集約化施工力量,昆明院的設計優化能力”等參建各方優勢資源。創新實踐了集“投融資、設計、施工、運營、管養”五位一體的建管新模式,項目無論是從資本運作、建設標準、施工質量等都開創了我省農田水利企業的新標桿。
三是融入智慧水利和云平臺的信息化的構架,傾力打造成自動化管理程度省內一流,國內領先的農田水利改革示范項目。建水項目率先將大水電站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技術借鑒、引入、應用在高效節水項目上,系統通過“一張三維數字地圖、一套系統管理控制表”,簡潔、明了、直觀地將水庫蓄水、泵站啟停、管網監測、智能配水終端、氣象與土壤墑情、繳費消費情況等信息進行實時收集反饋,實現了“統籌調度、遠程控制、精確計量、明白消費”,為項目后續良性、高效、可持續運營提供了先進技術管理平臺。
四是強基惠農,利國利民。項目創建機制之初,即將政府投入3400萬元的10%部分,作為“強基惠農”股份入股項目公司。如企業正常運轉收益后,每年可計提大約30萬左右的資金,專門用于反哺、改善當地百姓生產、生活基礎設施條件,密切企業與地方百姓的血肉聯系,實現企民的良性互動,最終共贏發展。
五是建管體制實現根本性轉變。社會資本規范有序公開公平地進入農田水利領域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有效破解了長期以來農田水利由政府大包大攬、單一僵化的投資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扭轉了農田水利管理責任不清、主體不明、重建輕管的不良局面,確保了工程長期穩定發揮效益。投資企業成立“建水潤農供水有限公司”進行經營管理并拓展其他供配水服務。
六是實現了多方共贏的改革目標任務
政府公益性:通過政府3438.17萬元的少量投資吸引社會資本8022.39萬元投入。改善灌溉面積5.61萬畝,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5提高到0.811,年節約用水量454.7萬m3,有利于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帶來的地質、生態安全隱患,節約了水資源。
企業回報性:即企業擁有供水干支管網經營管理權,通過收取水費獲得收益。經測算,企業年利潤為402.5萬元,年收益率10%,每年可實現1000萬左右的銷售收入,項目投資內部收益率為15.14%,投資回收期為6.24年。
農戶收益性:農戶擁有田間灌溉系統所有權,耕地灌溉條件得到有效改善,解決農戶用水困難問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促進項目區土地流轉,鞏固葡萄、石榴產業發展。根據預測,年新增經濟收入4140萬元,農民人均增收1040元。
融資平臺的拓展性:順應國家改革趨勢,服務農田水利改革,國企自擔當、更當強。牽頭單位水投公司是我省水利投資的龍頭企業,面臨從政府融資平臺向水利投融資實體的戰略轉型需要,所聯合的三家企業又都是全省水利設計、施工的一流企業,而天業公司不僅是新疆建設兵團的優質國企,更是全國高效節水行業的領軍企業。本著良好共同愿景,四家國企”精誠合作、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高調、積極、穩健的參與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的高效節水農灌“ppp”項目,爭當農田水利改革的排頭兵、領頭羊自擔當,示范和引領作用更當強。
管理隊伍的專業性:組建了一支充滿活力、有強烈的求知欲望、有開拓進取顧全大局的高素質的專業化管理團隊。
總之,創新機制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高效節水“PPP”模式,改寫了南莊片項目區“有水用不上”的歷史,也必將在未來持續釋放改革的紅利,讓建水的天,更藍!南莊的葡萄,更甜!農戶的笑容,更燦爛。